Friday, November 26, 2004

幾道考題

幾道考題
1. 解釋「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2. 解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3. 解釋「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

一/ 參考沃洛希洛夫的《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哲學》,檢討香港中學的語言教育狀況,討論如何在當代香港改善語言教育。

二/ 參考葛蘭西關於教育的筆記和Giroux的相關評論,以及Laclau和Mouffe的「扣連的政治」和「霸權/統識」的概念,討論最近的教育改革,特別是有關通識教育科的建議。教改是一個「霸權/統識」計劃?從一個被宰制的位置如何想像一個對抗性的「霸權/統識」計劃?

Thursday, November 25, 2004

收音機

近年mp3的出現使到在街上頭上帶上耳機,胸前掛上一只精緻的mp3機的「音樂人」隨處可見,甚至生產ipod(大容量mp3 player)的蘋果電腦遭入稟法院追討有關侵犯版權的賠償。兩三年前收到網絡公司的一部mp3機的禮品,只是開頭把弄了一兩星期便把它泠落一旁,最後送了朋友使桌上少了一件雜物。提不起勁使用的不因我不曉得,朋友們花幾千買部ipod的心情我更不明白。放棄了科技反而令我重拾家中的一部有十多件歷史的收音機,每逢外出都必帶在身邊。當步出家門之際便將收音機對準第四台,把源源不絕的音樂送到耳朵。電台有?一種不可言語的吸引力,當中改變了不少生活習慣,由已往喜歡以地鐵代步變成巴士,只希望可以接收到大氣電波的廣播伴?沉悶的車程。

那部收音機除了年事已高之外亦已經飽歷風傷,在開始物色新機的時間一如已往進行了些資料搜集,不論收音機還是電台都有了比以前多的認識。最後買了一部世界波段的,除了可以收到一般AM/FM的本地電台外更可收聽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廣播。而在等眾多的電台之中以BBC跟美國之音的訊號最強,只要接收的位置良好,遠至日本的NHK甚至法國的電台也可以收到。這種跨國界的媒體比互聯網發展要早很多很多,在今時今日仍有他們的生存空間原因是什麼我還不太清楚。於我而言收音機吸引我的的東西是那一份經驗,雖然節目是一日復一日的播放但內容卻是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東西發生,相反mp3的playlist 是靜態的,預設的,沒有意想不到的東西會發生。